每日关注!农险要更有效化解风险

时间:2023-02-24 16:57:38 来源: 洞察经理人


【资料图】

农业保险正在从单一赔付向全流程农业风险管理转变,将风险关口前移,变事后赔付为事前预防,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平安产险湖南分公司供稿)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提高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保障广大农民收益、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需求。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乡村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这就要求农业保险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更有效地化解风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以及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价格波动等风险加剧,给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忧。在我国粮食供求长期保持紧平衡的形势下,农业保险可分散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可以提升保障程度,提高对粮食种植的风险保障能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除了主粮保供,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树立大食物观”,这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保障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收入稳定功能,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业保险具有保障农民收入稳定的机制性作用,有助于降低脱贫人群的脆弱性,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平安产险累计为112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523亿元,保费资金放大效果达到44.1倍,累计赔款支出36.6亿元,帮助253万户村民出险后快速恢复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保险杠杆作用稳定农户收入。平安将持续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工作,以“土特产”为切入,探索“乡村振兴+协销+网红”新模式,围绕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10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00个乡村振兴网红、100个乡村振兴优秀县长、100场助农协销直播,打造平安乡村振兴“五个一百”行动,通过消费帮扶带动农民增收。另外,平安产险将推动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深化经济交流合作,将脱贫地区的资源禀赋、要素优势同发达地区的市场资源、管理经验有机结合,助力脱贫地区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第三,实现“小农险”向“大农险”的跨越,服务农村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课题。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呈现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需要农业保险由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逐步由单一产品模式向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产业链和价值链风险的产品及模式发展,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物流畅通提供保障,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可拓宽保障范围,拓展保险责任,聚焦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现代乡村服务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县域富民产业,为其提供保险保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另外,可延伸保险服务,构建覆盖链条不同环节、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共担保障机制,助力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在产业振兴方面,平安产险持续深化“保险+全产业链升级”的“振兴保”产业帮扶模式,开展农担贷、贴息贷、产学研结合、“保险+期货”、智慧养殖、协销、溯源等多种“保险+”探索,为产业提供“融资金、提效益、增保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产业振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第四,发展绿色保险,服务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和乡村生态文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加快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转型,在种养环节更加强调降低单位产量的碳排放强度,在林草环节更加重视固碳增汇能力,在农村生活领域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综合治理。农业保险可运用经济机制,创新产品,为农村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风险保障,助力碳排放量减少。保险业可发展森林保险、林业碳汇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养殖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业务,推动农业产业向集约型绿色发展转变,促进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低碳农业发展,支持农村环境有效治理。近年来,平安产险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绿色生态建设。开发碳汇遥感指数产品,在河北、广东等16个省市落地,首次实现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四大领域全覆盖,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创新开发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将绿色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机结合,助力生态保护。

第五,依托科技创新风险减量管理,服务农业防灾减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目前,农业保险正在从单一赔付向全流程农业风险管理转变,将风险关口前移,变事后赔付为事前预防,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可将保险纳入地方防灾减灾规划,通过购置病虫害防治药物和器械、气象减损预警服务、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联合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推送生产、销售、气象信息等方式,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警、预防激励机制,提高农户防灾减灾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产品端提高对投保主体防灾减灾费用的补偿力度,将保险灾后补偿功能转变为以降低标的风险为目标的正向激励。积极探索保险与农业物联网的协同防灾机制,为农业提供精准、前置的生产行为指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四川11人被骗偷渡出境“挣大钱” 主犯被判刑2年

成都4月23日电 (吴平华 黄静)近日,四川资阳市公安局临空经济区分局破获了一起11人偷越国边境案,目前...

来源:2022-04-24

全民战疫要坚持的12个健康生活细节

全民战疫,细节制胜!4月21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向全体市民发布倡议书,...

来源:2022-04-24

中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23日,中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管理委员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正式成立。 当日...

来源:2022-04-24

吉林省遭遇“沙尘周” 局地瞬时风力超10级

长春4月23日电 (记者 郭佳)23日,狂风卷着沙土在吉林省多地肆虐。记者从吉林省气象台获悉,这是该省入...

来源:2022-04-24

青海西宁解“静”首日见闻:解“静”不解防

西宁4月23日电 题:青海西宁解“静”首日见闻:解“静”不解防 作者 祁增蓓 23日上午,位于青海省西宁...

来源:2022-04-24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