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时间:2023-07-11 10:42:45 来源: 一画书画


(资料图片)

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们就聊一下古代“高考”的话题。

古代高考,即科举考试。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明清时代,县、府、院(道)三试通过方得秀才功名,在很多州府,这个录取率在5%到10%之间。秀才参加乡试,有2%-4%左右的概率中举。然后会试,这个录取率能大点,但是也只有10%左右。 可以想象一下,每次开科也就取那么几十到百来个人,而全国的参加科举的士子有多少,这个概率说是万里挑一都是轻的。然后还有一个就是,科举不像现在的高考每年都有一次,那是三年一次,甚至遇上皇帝心情不好十几年才有那么一次开科。所以范进中举发疯就不足为奇了。 古代科举考试是比较严格的,但再严格也不能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有些考官为了防微杜渐,保证考场纪律,不惜采用暴力手段,甚至在考题上设难关。

清代笔记《清稗琐缀》记载,咸丰七年的时候,有位考官在河南监考,居然在考场上布满镣铐枷锁,如果没抓到考生舞弊,还挺不高兴的,“枷锁载道,以致人犯法为幸”。不仅如此,他还出题刁钻,故意为难学生,从儒家经典里割裂字句作为试题,让很多考生看不懂。这种荒谬的做法让人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河南的巡抚参了这位考官一本,朝廷也觉得不成体统,“有辱斯文,诏革职”,于是将此人革职。

嘉庆十五年的时候,湖北的一位考官本来是位很有才气的官员,“阅文有眼力”,但是“贪酷异常”。他居然在考场摆设“木枷百号,铁索百条”,考生冬天不得带取暖设备,夏天不能脱帽子,如果谁偶尔说句话,或者借火抽烟,就马上被戴上枷锁示众。更过分的是,此人还勒索考生,后来被治罪,自杀而死。

“高考”成绩分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

十年寒窗为今朝。高考的钟声即将要敲响,不管前面是狂风暴雨,还是风驰电掣,希望考生都能够谈笑自如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鲤鱼跳龙门,门门考高分!

标签:

相关文章

四川11人被骗偷渡出境“挣大钱” 主犯被判刑2年

成都4月23日电 (吴平华 黄静)近日,四川资阳市公安局临空经济区分局破获了一起11人偷越国边境案,目前...

来源:2022-04-24

全民战疫要坚持的12个健康生活细节

全民战疫,细节制胜!4月21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向全体市民发布倡议书,...

来源:2022-04-24

中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23日,中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管理委员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正式成立。 当日...

来源:2022-04-24

吉林省遭遇“沙尘周” 局地瞬时风力超10级

长春4月23日电 (记者 郭佳)23日,狂风卷着沙土在吉林省多地肆虐。记者从吉林省气象台获悉,这是该省入...

来源:2022-04-24

青海西宁解“静”首日见闻:解“静”不解防

西宁4月23日电 题:青海西宁解“静”首日见闻:解“静”不解防 作者 祁增蓓 23日上午,位于青海省西宁...

来源:2022-04-24

精彩推送